2011年省保障工作要点
作者:佚名
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06/03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2011年工会保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总十五届四次执委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工会的群众优势和工作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全面实施民生工程,突出“三个重点”(惠民帮扶、工会民生工程、公平分配)、深化“三项工作”( 农民工维权、完善社保、和谐劳动关系)、健全“三项机制”(政策参与源头化、日常管理数据化、干部队伍专业化),着力维护职工合法,努力实帮扶工作可持续发展,在推动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现、维护社会稳定上作出新贡献。

    (一)以打造惠民帮扶中心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工会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各级工会保障部门要坚持把改善职工生活作为新时期重要的工作内容,着力推进惠民帮扶中心建设,打造送温暖活动等工会帮扶品牌,加强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努力实现帮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大力推进惠民帮扶中心建设。要以明年春季召开的全省惠民帮扶中心工作现场会为契机,遵循着眼大局、服务群众、创新发展和协作互动的原则,按照“巩固、完善、深化、提高”的要求,围绕中心工作,找准定位和工作着力点,创新机制体制,改进帮扶服务,建设规范、高效帮扶平台,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形成帮扶合力,积极开展救急济难、扶危补困活动,切实推进惠民帮扶中心的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积极争取党政的领导和支持,把惠民中心工作纳入当地十二五规划,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不断提高惠民帮扶中心工作实力。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推动惠民帮扶中心窗口单位把帮扶资源、帮扶力量、帮扶手段整合到中心去,把惠民活动放入中心去开展,各级工会要主动把困难职工帮扶资源、手段以及工作积极融入惠民帮扶中心,认真做好惠民帮扶中心工会窗口工作,大力增强惠民帮扶中心工作成效。

    二是要积极多方筹集帮扶资金。要不断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创新资金募集方式,建立资金来源多元化机制。争取各级财政投入,积极推动当地政府做好中央财政和省上专项帮扶资金的配套工作,建立困难职工帮扶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工会自身要加大帮扶资金投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各种献爱心活动,募集更多的帮扶资金,不断增强工会帮扶实力。

    三是要切实规范帮扶资金的使用管理。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和全总的有关规定,管好用好帮扶资金,切实做好帮扶资金的预决算工作。要坚持依档帮扶、因困施助,把帮扶资金真正用在困难职工身上。要认真做好帮扶资金的分配、管理、监督等工作,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确保帮扶资金不出现任何问题。

    (二)以推进实施民生工程为切入点,进一步促进扩大和稳定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各级工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民生工程的要求,继续实施“36611”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争取更多社会资源,采取联办、合作、共享等形式,抓好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创业服务工作,通过培训、就业、劳务输出一条龙服务,帮助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一是要继续深化就业培训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工会培训机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培训机构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工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帮助就业困难群众提高技能水平,提升就业质量。继续与政府有关部门协作,开展“家政服务工程”,进一步扩大工会家政培训定点机构范围,提高工会家政服务培训的质量,推动建立家政服务培训标准,努力实现家政服务人员职业化和家政服务产业化。

    二是要深入开展就业帮扶行动。充分利用惠民帮扶中心和工会职业介绍机构这一有效平台,密切与用人单位合作,加强与劳动就业机构的信息互通共享,广泛收集、发布就业岗位信息,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招聘活动,努力为就业困难群众提供免费的岗位信息、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协助有关部门继续开展好“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促进扩大就业再就业。

    三是要大力推动工会创业小额贷款工作。要加强与银监会的协调联系,以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与当地银行联合开展小额贷款业务,争取在信用担保和政府贴息等方面实现突破。要逐步规范工会创业培训、项目扶持、小额贷款、创业跟踪服务的运作体系,为自主创业的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提供小额贷款和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服务,扶持创业,带动就业。

    四是要健全对口劳务协作和维权工作长效机制。各级工会要积极加强省际、城际间工会的协调合作,推动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构建用工信息交流、农民工就业培训指导、帮扶维权服务的协作制度,切实完善长期的对口劳务协作和维权机制,更好地为农民工服务。

    (三)以推动提高职工特别是生产一线职工的工资收入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工会工资工作。

    工资问题涉及职工核心利益。当前,收入分配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各级工会要紧紧抓住这一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提出工会的政策主张,努力推进职工工资特别是一线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源头参与。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为目标,积极推动我省《工资条例》、《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有关分配的宏观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出台,从源头上维护广大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要推动有关部门完善工资统计范围,反映真实工资水平。要继续联合统计局建立职工收入分配和支出状况调查监控体系,及时掌握职工收入、生活状况的基本信息,为工会更多地参与工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要主动参与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平均工资和消费价格指数等因素,依法主动提出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意见和建议,坚持由三方协商确定,推动最低工资标准逐步达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40%-60%以上。加强监督检查,对于违反最低工资规定的行为督促有关部门及时纠正整改。

    三是要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要积极主动参与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等,实现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相挂钩。积极推动把劳动定额、工资标准、职工工资收入的增长纳到到工资集体协商中去,保证职工在工资分配中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大对劳务派遣工工资问题的调研,推动解决劳务派遣工工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四是要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推动建立欠薪报告制度、工资保证金制度等,继续配合人大和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劳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重点对工资支付等直接涉及职工权益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严厉查处欠薪逃匿等违法行为。

    (四)以扩大社保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为重点,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各级工会要积极推动《社会保险法》的落实,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保水平,推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要积极参与社保有关法规政策的制订落实。做好《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办法》等法规的修改完善工作。积极参与各地社保相关法规政策制定修改,着力推动更多的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职工、非公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合理提高保障水平。密切关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并督促解决。要加大参与医改工作力度,提高医保的报销比例和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推动实现退休人员医保与企业脱钩。

    二是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职工住房保障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并推动国家住房保障政策的健全完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工会参与住房保障工作指导意见,参与当地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定价等环节,与住房保障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把工会建档的困难职工优先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三是要加强工会社会保险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在各地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中的作用,探索工会参与社会保险监管的有效方式,提高工会对社会保障法律政策落实情况、社会保险资金使用情况、社会保障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能力。

    四是要继续加强劳动合同制度贯彻落实工作。要深入实施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开展小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专项检查活动,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强化动态管理,实现2011年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要不断强化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正确理解和执行,坚决反对各种恶意规避法律的行为。积极参加人大、政府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执法监督检查,形成严格执行的高压势态。

    (五)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工会保障工作水平。

    各级工会保障部门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理论政策研究,强化数据化、信息化管理,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保障工作水平和实效。

    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把党和政府关心的焦点、职工群众关切的热点、保障工作面临的难点作为调查研究的重点,提高工会保障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及时发现和总结各地工会创造的新鲜经验,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工会保障工作的特点与规律,推动工会保障工作实现科学发展。

    二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要按照完整、准确和及时的要求,上报各项保障工作数据,并对相关数据加强分析运用。要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及时更新困难职工基本情况和帮扶情况,强化动态管理,确保信息真实、完整。要充分发挥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软件功能,加强对困难职工群体状况分析研究,为各级党政制定民生政策和工会帮扶工作提供依据。明年将把困难职工建立档案、档案的完整和数据库的动态管理纳入省总对各地的目标考核。

    三是要加强自身建设。按照建设学习型工会的总体要求,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定期组织培训,积极引导工会保障干部掌握专业知识和政策,培养和造就一批工会保障工作骨干人才和专家队伍。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