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整合资源进行开发式扶贫
作者:周理君
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07/17

  今年,巴州区迎来了扶贫攻坚新的历史机遇,新机遇催生新思路。区委、区政府更新观念,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挖掘和激发了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逐步实现贫困地区追赶跨越、加快发展。

  新观念:从输血救助到造血共赢

“贫困地区要发展,主要靠产业发展,靠开发式扶贫,变‘输血’为‘造血’。”巴州区委书记廖伦志说,“只有发挥贫困地区的区域资源优势,进行开发性建设,才能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温饱、脱贫致富。”

与过去扶贫资金“撒胡椒面”不同,巴州区创新扶贫方式,开始实施以贫困村为单元,瞄准贫困对象、落实帮扶措施、集中有限资金、扶持贫困村整体脱贫的连片扶贫开发工程,让昔日的贫困农民开始走上自立自强的脱贫之路。

整村推进使原本分散的资金形成了“拳头”效应,办成了许多以往想办没钱办的大事。作为连片扶贫开发工程实施乡镇之一的渔溪镇,一改过去单家独户的资金支持到现在捆绑资金,因地制宜,瞄准市场,在全镇布局了莲藕种植示范村、核桃种植带等“造血”功能强的中长期产业。同时,该镇还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新机制:资源整合、连片开发"携手"同行

各项资金如何发挥最大作用?巴州区在以往“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基础上,探索试行“先定菜谱,按谱成席”的资源整合模式,把试点资金作为“粘合剂”和“酵母”,使各类涉农资金围绕扶贫开发有序“集结”,合力攻坚,形成“扶贫资金搭台,部门资金唱戏”的扶贫资金整合格局。

恩阳镇合治寨村村民张国玉告诉记者:“过去最好的年景收入仅为2000元,生活过得十分拮据;通过产业发展,我准备一边发展种植,一边发展养殖,再在旅游观光上下些功夫,人均年增收1000元是没有问题的。”

就这样,巴州区以整村推进为基础、产业化扶贫项目为载体,通过资金整合,形成产业开发的规模效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通过连片扶贫开发,扶持每个贫困村发展1到3个主导产业,使之形成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市场营销的产业发展体系。

  新支撑:机关干部、区级部门上山下乡

为了保证人力集中、物力集中、财力集中、精力集中,巴州区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实行常委联片、区级领导挂村、区级部门包村、职能部门包项、科级干部驻村的责任机制。在巴州区,这一举措被称作“新上山下乡运动”。

26个包村部门在为帮扶对象制定脱贫方案时,开始各施所长:区林业局帮助玉罗村抓好核桃缺窝及段带补植;区农业局负责良凤村核桃田间套作花生、川明参的技术帮扶;区畜牧局着力抓好文通村土鸡补栏和大户培育……

而对于26个驻村干部而言,这更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和挑战。自从2009年被确定为扶贫连片开发驻村干部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注定了在这三年间必须与原单位脱钩、必须吃住项目村。

一位驻村干部在他的驻村工作日志中这样写道:“参与扶贫开发,最光荣;能让贫困户脱贫,最开心;不扎扎实实做事,最不该;贫穷不知勤致富,最伤心”。这是他们真心扶贫、用心扶贫的真实写照和行动诠释。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