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业人口328.9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70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达117万人左右,在家农村劳动力53万人。全市共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8.9万人,仅占农业总人口数的2.7%。
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类人才严重不足,专业人士分析,造成此况的原因在于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思想意识落后,同时受交通不便、地理偏僻、信息闭塞等诸多方面影响。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人才的需求,“十二五”期间,巴中将培训农村实用人才8万人,其中生产能手5.5万人,经营能手0.7万人,能工巧匠1.6万人,村级管理人才0.2万人,“十二五”末,全市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6万人。
依托项目 培训实用人才
受农村科技普及和技术环境的制约,我市农村劳动力缺乏足够的培训经费。截至目前,我市共争取农业项目科教培训项目资金4800万元,培训实用人才仅5万人,远远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因此,依托项目,培训农村劳动力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我市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劳务扶贫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农民技能培训项目为依托,大力开展农民工转岗就业技能、骨干专业农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按照“政府买单、农业部门主抓、培训基地实施、农民工参与、训考结合、训转结合”的模式,在全市认定35所阳光培训基地,以建筑、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数控、驾驶维修、餐饮服务、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7个工种为主要内容,开展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
整合资源 造就实用人才
资源短缺与资源浪费并存是我市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整合资源,造就实用人才,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和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进程。因此,市农业局以青年农民为主要培训对象,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充分利用科技局、科协等部门培训资源开展短期科普培训,并开设专题讲座,发挥城郊乡镇、村的地理位置优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省、市、县农业、科技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到乡镇、村组开设讲座。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等方式,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到各村农业基地进行实践指导。同时组织观摩学习,各乡镇结合各村经济条件和产业实际,积极组织各种参观学习和观摩活动,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造就实用人才。
激活载体 开发实用人才
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现阶段,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激活载体,调动积极性,开发实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全市正在积极开展创评农村党员经营示范户活动,组织评选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经营类型的经营示范户,树立科学致富的先进典型,培育一批敢为人先、经营有方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同时,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实用人才。按业绩分级定期选拔表彰拔尖农村实用人才,一年一次进行表彰奖励。对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管理才能的拔尖农村实用人才,推荐进入村级领导班子,优先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无偿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民营科技实体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形成使用一批人才、带动一方群众、搞活一方经济、促进一方和谐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