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十佳烈属”雒登映
作者:潘认若
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08/01

  7月29日,在全市双拥表彰会上,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接过“十佳烈属”荣誉证书,脸上充满自豪。

她就是巴州区退休党员干部雒登映,作为烈士马君援的母亲、烈士马文骥的弟媳,她从来没有给组织提过“特殊要求”。

“我失去一个好儿子,得到一群好儿子”

1981年5月的一天中午,天气异常闷热。雒登映坐在办公室里,随意翻看着报纸。突然,一则来自云南前线的报道映入眼帘:战士马君援英勇救连长光荣牺牲。

儿子不会牺牲的?可能是搞错了?或是同名同姓……坐汽车、赶火车,雒登映和家人一起,强忍悲痛向部队驻地的云南某边城赶去。一路上,儿子入伍时的情景不断浮现在眼前。

1980年底,年仅15岁的儿子瞒着家人,悄悄报名参军。临走前,她把儿子拉到马文骥烈士的遗像前反复叮嘱:“你大爸是抗美援朝的英雄,你不能当狗熊。”

三天后,雒登映赶到儿子所在连队驻地。一进大门,官兵异口同声喊了句“妈”,她顿时哭得晕死过去。

“小马在救连长熊晴时,被炮弹弹片击中……”几天里,从官兵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儿子英勇的形象慢慢稀释着雒登映的悲伤,一种自豪感在心中悄然升腾。

“马君援同志在扣林地区反击入侵越军战斗中战绩显著,光荣牺牲,特追记二等功。”追悼会后,部队首长送来抚恤金,询问有何要求。她擦干泪水,果断地拒绝了抚恤金:“没有啥要求,您们把伤残军人照顾好就行了。”

“每次儿子的战友聚会,都会把我这个‘妈妈’请过去。我是失去一个好儿子,得到一群好儿子。”雒登映老人边翻着儿子的战友聚会时的照片这样说道。

“我家没啥困难,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英雄爱人民,人民爱英雄。30多年来,巴中市各级领导和武装部官兵每年到雒登映家串门,嘘寒问暖,了解情况。

“家里有啥困难就说,我们会尽全力解决。”每当领导问起,雒登映总是连连摆手:“我家没啥困难,您们把群众的事办好就行了。”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说一点困难没有,肯定是假话。雒登映因丧子悲伤过度,上世纪90年代便患上三叉神经压迫症,需要定期到医院治疗,医疗费对于收入微薄的她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前两年,她又患上骨质疏松,经济更加拮据。多年来,她一直租住在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破楼里,家里也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尽管这样,她也从未向组织开口,还多次把困难补助让给更困难的群众。

2000年初,单位改制裁员,家中一儿两女相继中年下岗。面对困境,儿女们提出“给领导汇报一下”,但每次都被她挡了回去:“咱家又不是吃不起饭,不能给组织添麻烦”。就这样,两个女儿被赶“下海”,儿子至今还在外地打工。

“我们社区是老先进,别把红旗弄丢了”

一家两代烈士,雒登映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更加勤奋工作。

1984年,雒登映担任巴州区北门社区主任。上任伊始,社区社会治安状况不好,辖区内偷盗、打架斗殴时有发生。

没有安居的环境,群众怎么乐业。为营建和谐家园,雒登映率先在社区成立了群众联防队,并亲自担任治安员,她常常是白天忙活一天,夜晚上街巡逻。半年后,雒登映瘦了一大圈。

社区工作事无巨细,群众大小事务都要找到她。每次,她总是不厌其烦,热情帮助,主动解难。居民吴某因拐卖儿童和诈骗二次“进宫”,1992年出狱后,人见人躲。雒登映却购买了床、被褥、粮油等,主动“贴”上去,拉家常、鼓干劲、找路子。她力排众议,聘任吴某为社区文明劝导员。从此,吴某改掉了恶习,踏实工作、乐于助人。

付出总有回报。雒登映担任社区主任20年间,社区综治工作等20余项工作,跻身全国和省、市先进行列,她先后获得“优秀治安员”等18个殊荣。

2003年8月,雒登映退休。交接那天,她拉着接任的社区主任的手,一脸严肃:“我们社区是个老先进,你们别把红旗弄丢了。”

如今,雒登映仍然退而不休,自愿担任社区顾问,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干着她力所能及的事。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