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专访巴州区委书记张平阳
作者:李小河
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04/06

  3月26日,春光明媚,草长莺飞,记者来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巴中市巴州区,专访去年11月刚刚履新的巴州区委书记张平阳。
  作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的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张平阳以勤奋、务实、苦干、创新的工作作风,从农村基层一步一步走到区委书记的新岗位。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大潮中,对于“三农”,他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
  做大做强
  从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迈进
  懂经济、敢创新是张平阳给人最基本的印象,他常常能用清晰敏锐的思路洞察棘手问题的本质,并抽丝剥茧,解决问题。
  从区长到区委书记,在张平阳的带领下,2011年巴州区全年粮食总产达63.4万吨,获国务院表彰奖励。2012年,省政府授予巴州区政府粮食“丰收杯”奖。
  “刀耕火种不是现代农业,自给自足也不是现代农业,农业要面向市场,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如何抓住“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从根本上改变巴州区农业大而不强的状况?对此,张平阳多次召开农业工作专题会议,并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拉家常,与农业专家座谈,寻找农业、农村工作与“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有机结合点,明晰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
  银杏产业园、巴山土鸡养殖园、川明参种植园、芦笋种植园、猕猴桃种植园、金银花种植园……履新以来,张平阳带领新一届区级四大班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市场供给为目标,有力地推进全区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8个万亩级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体系成片推进,巴州正在构筑农业新高地。
  “农业也要有品牌,有品牌才更有市场,才能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张平阳在勾勒全区经济发展远景时,关注最多的是群众。目前,巴州正以推进“现代农业千亿增收工程”为载体,加强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协对接,打造出特色农业品牌9个。其中,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建成产业乡镇27个、专业村186个,农业产业基地超过22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带动农户面达55%,力争2012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1亿元。
  农技强农
  用科技描绘巴州农业春天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给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吃了‘定心丸’。这是农业科技工作的春天,也是巴州农业的春天。”谈到农业科技支持农业大发展的政策力量,张平阳兴致勃勃。
  2011年来,巴州围绕产业选派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任科技推广员,围绕园区建科技服务站。共选派科技特派员76人,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3个,科技信息服务站16个;规范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34个,从业人员18.2万人,带动农户13.4万户。
  “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在全区农技推广上,张平阳主导推行了全员合同聘用制、职称评聘分开制等制度,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切实做到了责任到人、技术到田、服务到户。
  效果彰显,农技得到配套推广,粮食产量和农业效益得到提升。仅去年来,全区旱地改制23万亩、增温育苗116万亩、壮苗早栽121万亩,普及率达100%;配方施肥145万亩次、病虫综防132万亩次,覆盖面达90%以上;覆盖栽培、旱育稀植、规范栽植推广面达80%以上,推广农业机械6000多台,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26.3%,建设高标准农田3.22万亩。
  今年,巴州将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在全区范围内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巴山新居
  开启老区农民新生活
  “省委提出建设‘巴山新居’工程,充分体现了对革命老区的高度重视,更是我们打好扶贫攻坚战的战略性任务。”张平阳说,巴州要进一步总体把握、系统推进,研究新居工程推进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建设。
  巴州以突出秦巴山区特色,以群众投入为主体,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联建、统规自建”办法,选择去年“9·17”洪灾受灾较重的乡镇开展城乡统筹配套改革试点,并实施户籍管理、农村产权制度、财政投入体制、农村金融、社会保障等相关配套改革。今年全区新开工68个新居点建设,建设主体工程6月底全面完成,年底将完成5000余户的巴山新居建设。
  “面对近10万户的巴山新居建设规划,我们才刚刚起步,必须破釜成舟,大力推进!”几乎没有周末休息记录的张平阳正用自己的行动,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向既定目标冲刺。
  在巴州区水宁寺镇的三皇村和水宁村,机声轰鸣,一派忙碌,30多台挖掘机和推土机正在平整田地。短短一个月时间,一个集合巴山新居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具雏形。“希望早一天入住新居,早一天‘分红’。”望着自家被平整的土地,三皇村村民王跃升一脸期待。
  “巴山新居是我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载体,是我区农村工作打翻身仗的支撑点。”张平阳告诉记者,“农民富裕、产业兴盛、农村繁荣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补齐短板
  “小农水”滋润“大民生”
  “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而地方财政紧张,需要治理的工程又面广量大。张平阳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争取项目、资金,精打细算,捆绑整合。”张平阳见招拆招,2010年开始在全区掀起小农水建设大会战,共完成投资12816万元,新增恢复工程蓄水量926万方,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解决了全区6.32万人饮水安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9平方公里。
  同时,作为 “小农水”重点县,巴州的末级渠系节水改造、低压管道高效节水灌溉、高架渠灌溉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使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受旱农田能及时浇上“救命水”,灌溉成本大大降低。
  此外,通过实施小农水项目,全区新发展2.5万亩水果、蔬菜、药材等特色产业,可实现新增产值1.3亿元。恩阳镇合治寨村以前都是烂泥田,实施“小农水”项目建设后,全村已建成冬囤水田60亩、井田式微水池100亩,推行田池蓄水养鱼,今年亩平均收入达万元以上。西城办事处西华山村依托 “小农水”项目,建成果园、花卉、花木苗圃300余亩,极大地提高了扶贫开发成效。
  “资金和项目得来不易,这是巴州农业发展的基石,要管理到位。”张平阳介绍说,在实际工作中,巴州还探索形成了以 “两先两后四自主一补助”为核心的模式,用制度和机制确保了每一分钱都用到民生上。
  “2012年,我们将狠抓工程水利、打造生态水利、构建平安水利、促进和谐水利,全力打好水利建设大会战。”在张平阳水利工作的日程上,还排有这些事项:黄石盘水利枢纽、干沟河水库前期工作;解决全区54个乡镇 (办事处)的5.5万农村人口和2.1万名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完成在清江、水宁寺、花溪、大河等4个乡镇的“小农水”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完成胜利、玉堂等16座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完成2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综合治理任务……
  整治一座水库,还一库清水于民。张平阳说,“我们要千方百计确保巴州水利事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