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载体服务群众接地气
——我市成立全省首批群团组织社区服务站
编者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的意见》(川委发〔2013〕18号)文件精神,市委第一时间组织群团部门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制定措施。全市各级群团组织按照群团工作项目化、社会化、群众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建设要求,整合力量,广泛开展“群众工作大调研”、“‘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四季送”等活动,充分发挥群团服务站、新市民学校等阵地和平台作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将职能延伸到社区,真正做到了服务群众接地气。7月以来,全市群团部门以“金秋助学”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找准工作结合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助学行动。截至目前,全市群团部门共帮扶困难学生4000余名,资助金额达1000余万元。
5月10日,我市试点成立全省首批群团组织社区服务站。为何成立群团社区服务站?服务站为社区居民解决了哪些具体问题?远期发展规划怎样?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实地采访。
职能下沉 创新管理
群团服务站应运而生
“巴州是劳务输出大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成立群团组织社区服务站能够有效缓解社区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社区服务站至少配备5名专职人员,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解决社区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对弱势群体施行‘点对点’帮扶。”8月16日,记者在巴州区采访时,问及成立群团服务站的初衷,该区总工会办公室主任李波介绍。
据了解,巴州区群团部门按照市委“主动融入、建功立业”的要求,将职能延伸到社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目前,该区已试点成立回风社区、白马井社区、白云台社区等5个群团组织社区服务站,由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区残联整合工作职能,联合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为群众提供困难帮扶、技能培训、志愿服务、法律援助、就业服务等“一站式”普惠服务。
李波还告诉记者,群团社区服务站已开设新市民教学点、群团图书阅览室、惠民超市、职工心灵驿站等新型功能区域。
搭建平台 公众参与
群团服务站促进和谐
“感谢志愿者,让我每天都能到楼下转一转了。”8月16日,记者在巴州区新天地广场见到坐在轮椅上的杨云秀正与一位佩带“志愿者”袖章的人说着话。杨云秀说,两年前的一场车祸让她后半生再也离不开轮椅。“如今有了这张卡,想下楼就给服务站打电话。”杨云秀拿出一张卡片向记者展示。这张志愿者服务卡上包含法律救助、医疗保健、文化宣讲、就业介绍、困难帮扶等“一站式服务”内容。
据巴州区回风社区群团服务站站长黄知健介绍,短短三个月时间,有200多人自愿加入志愿者队伍,已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30余次。
“除了便民服务,我们还紧扣当前热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李波说,5个试点群团社区服务站成立至今,先后通过新市民学校教学点,组织志愿者开展了20余次宣传和培训活动。志愿者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向辖区群众宣传“中国梦”深刻内涵和外延,传达省、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讲解群团服务知识等,并随机解答群众疑问。宣传活动共覆盖辖区居民2万余人,发放宣传单、“文明用餐,节俭惜福”倡议书、《新市民宣传手册》、《服务连心卡》等宣传资料6000余份,接受咨询800余人次。
建章立制 标准管理
群团服务站稳步推进
记者在5个试点建立的社区群团服务站看到:“群团组织社区服务指南”、“服务站宣传栏”、“服务站机构”、“服务项目总揽表”、“服务流程”等内容全部公示在墙。除此之外,每个站点还设有专门的办事窗口,落实了专人对服务进行综合管理。记者在白马井社区看到,群团服务站窗口工作人员刘雪平正忙着对辖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建立分类电子文档,并以物业小区为单位划分了20个工作网格。刘雪平说,服务站工作人员、志愿者下沉到网格中开展工作,建立起“站点抓网格,网格连院户”的二级服务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台帐记录制度,将服务活动计划、内容、总结、参加活动人员、职工群众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果记录在册,以制度建设引领服务活动有序开展。
李波充满信心地说,群团社区服务站会成为素质提升、诚信互助、创业就业、共建共享、安定和谐的“五大平台”,给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据了解,在7月3日召开的群团部门半年工作运行质量分析会上,对群团服务站工作进行了系统研究,大家一致认为,群团社区服务站是群团组织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职能延伸的一次创新,真正做到了服务群众接地气。下一步,将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领方向,使用新市民教学点这一宣传载体,进一步引导社区群众积极投身到巴中“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中去,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特别是“巴山新居”聚居点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