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委书记李刚:破釜沉舟 苦干实干 推动巴中追赶跨越
作者:华西都市报
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02/28

 

精彩语录

  巴中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400万巴中人民的共同期待。

  力争5年内,巴中形成到成都、重庆、西安三大中心城市的3小时交通圈,到市内各县区半小时交通圈。

  巴中等不起,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一个“干”字……近一年来,我们绝大多数干部都没有星期天、节假日。

  各级干部都在用心工作,问心无愧。至于能打多少分,我想这个权力还是交给巴中400万人民吧!

    2012年1月3日22时30分,一声长长的汽笛声响起,一辆车次为57002次的列车从成都出发,经德阳、广元,再经普济、乐坝,于第二天7时48分到达巴中。至此,巴中终结了不通客运火车的历史。

  10个月前的2011年3月9日,时任省招商引资局局长李刚走马上任巴中市委书记。他明确提出:围绕建成川陕渝接合部的枢纽联结地,大力构建“三纵三横两环一航”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巴中也迎来了“打开山门”的重要时期。2011年末,巴中市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招商引资额增速全省各市(州)排位5个第一。


  2012年初始,华西都市报专访了巴中市委书记李刚。

  思想突破

  破除“三论” 解放思想追赶跨越

  华西都市报:您上任不久就提出破“三论”。为什么将解放思想放在了第一位?

  李刚:通过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持续努力,巴中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横向比较,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很大。巴中要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不利于发展的思想桎梏,突破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基于此,市委提出破“三论”,即重视生态但不唯生态论、重视条件但不唯条件论、重视规定但不唯规定论。坚决破除“三论”,是思想观念不断解放的必然,是加快巴中发展的必然。

  华西都市报:正如你曾经说过的“开放不足是(巴中)最大的短板,认识不足则是开放不足的根本原因”,那么怎么理解破“三论”?

  李刚:破除“唯生态论”,就是说决不能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不把生态环境保护片面化、静态化、机械化。我们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也不能守着青山绿水受穷受累。巴中有非常丰富的生态优势,我们要把这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转化为改善民生的优势。

  破除“唯条件论”,就是我们不能迷信条件。巴中发展条件相对较差,所以有人觉得可以不开放、慢开放、小开放。事实上,在一些自然条件较差的国家和地区,同样可以在开放发展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我们的发展不能过多受到条件的约束。

  破除“唯规定论”,就是必须坚决摒弃那些喜欢按计划办、按规定办、按套路办、照样子办、没有文件等文件、有了文件等经验、有了经验再看看的一些人和事,坚决摒弃那些借口所谓“规定”不敢担当、不敢负责的行为。

  城市拓展

  “两化”互动 打造川东北中心城市

  华西都市报:巴中目前还相对落后,但提出了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怎么实现?

  李刚: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是400万巴中人民的共同期待,是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的宏伟目标。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推进巴中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是巴中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重点就是大力实施“三六六”工程。即,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聚集、有序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产业聚居点聚集、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聚集“三个聚集”,加强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市场体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城乡管理体制“六大统筹”,实施农村新居、乡村道路、产业扶贫、农民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六大工程”。

  华西都市报:巴中的城市确定为“一城两翼三副五廊”,具体指什么?

  李刚:巴中未来的城市空间形态确定为“一城两翼三副五廊”,“一城”指巴城主城区;“两翼”指兴文新区和恩阳新区;“三副”指平昌、通江、南江县城3个副中心;“五廊”指巴广(元)、巴南(部)、巴达(州)、巴汉(中)、巴万(源)五条大廊道。在3至5年内,兴文新区将建成为一座产业新区、宜居新城,成为巴中开放型经济先导区、“两化”互动示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和生态宜居都市区。兴文、恩阳两大新区建成后,巴城建成区面积将达8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0万,成为川东北重要的中心城市。

  发展举措

  非禁即入 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

  华西都市报:巴中提出了“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的工作要求,怎样理解?

  李刚: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和“一把手”工程,坚持“非禁即入”,全方位扩大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主动接受成都、重庆、西安三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主动融入以三大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区、关天经济区,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台港澳地区的合作。

  去年,中交建集团、大唐集团、广东温氏、建国汽贸、四川艾林等众多大型知名企业来巴中投资。全年共签约项目153个,总投资854.84亿元,履约项目128个,到位资金63.3亿元,比2010年翻了近两番。成绩虽喜人,但与我们的要求还相差较远。今后,我们将以破釜沉舟的决心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交通改善

  建设交通枢纽 川陕渝3小时经济圈

  华西都市报:巴中已经结束了不通客运列车的历史。下一步的交通蓝图是什么?

  李刚: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三纵三横两环一航”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打通四川北向东向出川通道。加快建成巴南(部)、巴陕(西)、渝(重庆)巴汉(中)高速公路,加快推动南(充)巴汉(中)快速铁路建设,形成三条南北大通道;加快建成巴达(州)高速公路、巴达(州)铁路,加快建设绵(阳)巴万(源)高速公路,形成三条东西大动脉;建成巴城绕城环线、连接县(区)的公路环线,实现内部快速通达;积极推动巴中机场建设。力争5年内,形成到成都、重庆、西安三大中心城市的3小时交通圈,到市内各县区半小时交通圈,巴中将从昔日的路网末梢,一跃成为川东北交通枢纽。

  文化繁荣

  文化强市 红色文化和巴文化是重点

  华西都市报:巴中文化建设的思路是什么?

  李刚:建设文化强市,巴中文化资源厚重:巴文化独具特色、红色文化灿烂辉煌、生态旅游文化魅力无限,还有闻名全国的红军精神、巴中精神和王瑛精神。我们将着力打造以巴文化、三国文化、隋唐文化为重点的历史文化产业群,以川陕苏区旧址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产业区,以光雾山、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的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带,以巴人巴国巴风为特色的民俗文化产业园;着力培育新时期巴中人文精神。到2020年,将巴中建成巴蜀文化极地、巴文化中心、红色文化核心和文化事业长足发展、文化产业实力雄厚的文化强市。

                                                                罗福荣华西都市报记者    陈诚谢颖

  人物素描

  用心工作 问心无愧

  华西都市报:您到巴中有10个多月了,总的感受是什么?

  李刚:这种感受我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压力、责任、充实、欣慰。

  巴中等不起,拖不起,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一个“干”字。10个多月来,我们巴中的干部围绕目标、自我加压、负重拼搏,拼命干、舍命干、亡命干,坚持苦干比精神、快干比速度、实干比成效。近一年来,我们绝大多数干部都没有星期天、节假日,不仅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推动了全市经济持续提速、加快发展,而且开辟了巴中统筹城乡新征程,开创了巴中追赶跨越新局面,开启了巴中加快发展新境界。

  华西都市报:如果要对自己的工作打分,您给自己打多少分?

  李刚:(笑)只能说是我们巴中的各级干部都在用心工作,问心无愧。至于能打多少分,我想还是把这个权力交给我们巴中400万人民吧,他们才是最好的考官,也是最权威的裁判。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