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视觉
在东莞添翔服饰公司务工5年的广西人李桂军,刚刚收到了一个大大的“礼包”:通过公司的渠道,他申请到让儿子入读本地公办学校的机会。“我希望扎根东莞,不可能把孩子送回老家读书;可没有本地户口只能入读民办学校,一年一两万元的学费又是很大的负担。”这个好消息,令一直为孩子入学发愁的他喜出望外。
该公司综合管理中心总监张碧玉告诉记者,为逐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东莞市万江区政府每年给公司10个名额,让户口不在本地的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这一做法已持续了数年。越来越好的福利待遇,令公司员工队伍更加稳定。
时下,经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来的浮躁、动荡,珠三角的外来务工人员队伍渐趋稳定。习惯了沿海城市工作生活的务工人员,绝大多数愿意留下来。而珠三角各地的政府和企业,也乐意用更为优惠的政策,吸引并稳住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从中发掘更多的“人才红利”。
拿东莞来说,截至今年4月,全市企业登记用工530.59万人,比2015年底略微下降1%,整体没有出现大幅波动;今年春节后的招工形势还好于往年,缺工有所缓和。“从趋势来看,随着经济企稳和转型升级初见成效,我市用工总量仍将维持在530万人左右的高位,需求以普工为主,同时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该市人力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有人离开,有人回流
缺工形势有缓和
随着东部经济增速换挡和制造业腾笼换鸟,“逃离”成了人们常说的一个词。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增速的放缓令不少人无所适从;产业从沿海往内地的梯度转移,也自然而然带回一定规模的异地务工人员。
张碧玉清晰地感觉到这种动向。她老家湖南这些年一下子冒出好多开发区。周围有几个原在东莞开厂的朋友,经不住乡里乡亲劝说,纷纷回去买地办厂,把原本在东莞务工的老乡们也顺势带了回去。“现在老家的工资待遇不比珠三角低多少,又不用背井离乡租房住,还能照顾家庭,很多回去的人就是出于这种想法。”
不过,珠三角的经济走势并没像人们一开始预计的那么悲观,“逃离”者也并未成为外来工的主流,反而是经过一阵喧嚣后归于平静。例如东莞,今年的就业人数相比去年同期仅流失了十几万人,并未对500多万人的总规模形成实质冲击。定点人力资源市场监测显示,第一季度和4月份市场求人倍率分别为1.32和1.15,均低于去年同期的1.42和1.25,用工形势有所缓和。
甚至不少前两年“逃离”回去的人,如今又呈现回流之势。在东莞智通人才市场,记者遇到两位回家折腾了一段时间又回来求职的外来工,他们说:“虽然内地工厂多了,工作机会也多了,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与沿海地区还有很大差距,讲人情甚于讲实绩,粗放管理,不少奖惩制度流于形式,保险、津贴、假期等待遇落实又不到位……”其中一位是个管理人员,为了改变员工迟到早退的毛病,他把从东莞学到的一套奖惩计分制度严格实施起来,结果被几个本地员工告状,老板反而批评他不给人留面子。
根据广东人社部门的统计,今年春节后,返工加上部分外省新进劳动力,入粤总人数达1000万人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有关专家表示,目前驱动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并不单是经济发展情况,家庭原因、职业谋划、生活理念等个人选择或是主要因素。
这边多出,那边消化
就业结构在升级
作为一名“90后”产业工人,郑章腾去年10月成为一名CNC(计算机数字控制)见习技术员。自我提升的机遇,就是席卷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制造业城市的“机器换人”。当时,他所在的工厂抛光车间引入工业机器人,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机械手取代了大量人工,他也从抛光工转型为操作维护机器的人。
数据显示,东莞自2014年实施“机器换人”奖励政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截至去年底,企业申报项目达1262个,总投资超100亿元,减少用工7.1万人。但实践证明,认为机器会抢走人的饭碗从而造成失业是一大误解。东莞市副市长贺宇说,市里对就业做了认真分析,75%以上实施“机器换人”的企业,用工人数是持平或者增长的,减少仅占20%多。
像郑章腾一样,“机器换人”中,大量的一线操作工人从繁重、脏污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经过培训转岗为技术人员,在产业升级的同时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升级。即使是少部分多出来的人,这边刚刚离职,那边随即就被其他企业吸纳消化。记者从东莞水乡经济区了解到,该区去年清退了45家“两高一低”的造纸企业,但面临下岗的工人还未流入人才市场,就立刻在工业区内被玖龙纸业等符合环保要求的大企业吸纳。
总体稳定不代表一成不变,随着珠三角产业的转型升级,外来工就业的内部结构慢慢发生变化,行业选择上渐趋多样化。“机器换人”也好,压减低端产能也好,都未带来明显的失业状况,反而是外来工就业结构的升级。
除了从低端小厂进入先进大厂,从流水线操作工变为技术工人外,珠三角快速发展而紧缺劳动力的服务业,成了制造业用工减少后外来工大量选择的就业领域。广东劳动学会副会长罗明忠说,2015年广东的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50%,由第三产业驱动增长的GDP对就业的带动能力得到明显释放,吸引大量务工者流向服务业。
广州市钱大妈农产品有限公司从2015年初的30多家门店发展到年底近200家门店。O2O的营销模式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企业带入发展快车道,用人需求也相应攀升,今年又多招聘了200余人。
更多“90后”的外来工倾向于自我创业。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新兴企业发展迅猛,人才需求直线上扬。其中,新成立的中小微企业用人需求逐渐递增,且增幅越来越大。
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政府企业在行动
5月1日起,东莞再次下调雅园新村公租房租金标准。对于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东莞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租金由现行每平方米12元调整为7元,下调幅度高达40%。“太动心了。”来自湖北的新就业职工黄健,听闻租金下调的好消息兴奋地说。
黄健大学毕业后来莞工作3年,一直借住在姐姐家。最近,姐姐的小宝宝就要出生了,再加上上班不便,他正到处找房准备搬出来。“这个消息对我来说太及时了。”
随着用工形势的变化,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过去‘60后’‘70后’务工者是先满足生存需要,再想别的,打工主要是多挣钱;而现在‘80后’,特别是‘90后’年轻务工人员,在就业中希望的是五个层次的需求同时满足。”智通人才外包公司市场部经理董雪雄说。
为了稳住外来工群体,珠三角城市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分步骤、分阶段地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在教育、住房等方面着力颇多。
东莞市通过购买民办教育学位的办法,进一步扩大随迁子女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受惠面。今年计划购买5600个学位,其中小学3600个,初中2000个。在“十三五”期间,每年增长20%。
而在广州,首次面向来穗务工人员的公租房,也从5月19日开始正式接受网上预申请。本次推出公租房房源共600套,来穗时间长、稳定就业的中低收入务工人员,以及高技能人才或受表彰、获荣誉称号的务工人员被纳入保障范围。
户口是外来工安身立命的基本保障。2015年7月7日,广东宣布,每年让100万外来务工人口落户。到2020年,将有1300万流动人口落户广东,其中包括700万外来务工者。
企业也在行动。近年来用工紧张的形势让企业更主动地提升待遇、优化工作环境,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以纯集团除了为员工开出较高的薪酬待遇外,还设立了帮扶基金,为患病的员工及其直系亲属进行帮扶,为老员工报销春节回程车费等,留人效果较好。
“最让我们头疼的是‘90后’工人的管理问题。一些‘90后’工人不愿去干一线操作工,倾向于搞网络、销售等更富挑战性的岗位;不愿意太苦,又希望工作时间能灵活一点,同时薪资收入还要高一些。”张碧玉坦言,这很难满足,公司只能尽量照顾他们的要求。电商部的年轻人不肯早起,公司就为他们设计了灵活上班制度;上班要听音乐、要上网,公司也都为他们开绿灯……一系列措施下,员工就业稳定性提高。
尽管如此,一些企业提出,目前税费负担仍然较重,一些人力支出上的成本并未转化为员工的实际得利。对此,罗明忠认为,由结构性矛盾产生的“用工荒”仍处于长期待解状态,政府当务之急是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制度优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持续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者技能提升,以经济转型促就业向高质量、高水平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