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②】
江西两代打工者接力创业终成功
“蜜蜂能指路,所以我就来了。”杨金发每每被人问及为何返乡再创业,他总是这么说。
一路打拼过来的杨金发,在旁人看来,是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从外出的打工农家子弟,到成就一番事业。再到放弃成功的事业,回乡收拾儿子创业留下的“烂摊子”。他虽然文化不高,却敢做敢拼,他胸有宏图,却不盲目……
创业路上的杨金发像一位勇士,拨开重重的荆棘,最终采撷到了花朵的甜蜜。
儿子创业失败后父亲接手
今年58岁的杨金发出生于江西省资溪县马头山镇永胜村,小学毕业后,他便一直呆在这个乡村里。1991年,他开始外出打工。勤劳肯干的杨金发在攒到一笔资金之后,开始创业做起了小本生意。
起初,他在温州开卤菜店,但生意惨淡。几个月后他又转战到西安做面包,但生意依然没有起色。一路跌跌撞撞、四处碰壁的他最终到了天津,做起了炸肉串的生意。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0余年,杨金发也靠着这家肉串店从一个屡屡创业不成功的打工仔,成长为一位小有名气的企业家,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天津咯香家食品公司。
2015年7月26日,主营纯天然有机蜂蜜系列产品的万花蜜有机生活体验馆在资溪开业,而开设这家销售门店的企业正是杨金发。在天津干得好好的杨金发,怎么又回乡开起了蜂蜜店呢?
这事还得从他独生儿子杨华说起。2012年,一直在天津打工的杨华从天津回资溪探亲,萌发了想要自己创业的念头——回乡办蜂厂。
继承了杨金发雷厉风行的闯劲儿,杨华办起了吉森中蜂养殖基地,又在县城开了一家销售门店,经营了两年,投资了近百万元,事情却并不遂愿。尽管他生产的蜂蜜产品质量好,但产量少,成本也高。加上品牌包装和宣传的力度不够,销售迟迟没有打开局面。
“一些伪劣的蜂蜜产品也让消费者失去了信心,当时的销售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杨华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尝试了各种努力之后,杨华始终未能突破瓶颈,决定放弃了。
儿子“撂挑子”,给杨金发出了一道难题。“创业需要持续不断的激情,回去就意味着重头再来。”杨金发说,“创业最忌讳做不熟悉的生意,我外出20年,都是食品加工行业里摸爬滚打。生态养殖业从未涉足过,更别说经验了。”可想到自己一直是儿子的榜样,儿子返乡创业跌倒了,自己也不能袖手旁观。于是,杨金发把天津的生意交给儿子打理,自己踏上了返乡创业路。
创业有勇还需有谋
然而,再次创业,杨金发备尝艰辛。“我从来不乏从头再来的勇气。”从儿子手里接过“烂摊子”之后,杨金发就曾经找过合伙人。但半年后由于技术不足,资金链断裂导致合作失败。
“这事儿真的就没救了么?”杨金发秉着一股劲儿,没有气馁。他勤奋学习,查阅资料;他虚心求教,走访有养蜂经验的人,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他四处奔波,用诚心和执著打动了当地政府部门,得到了大力支持;他常常和技术人员、工人一起吃住在基地,睡帐篷,啃馒头,吃咸菜。
由于养殖基地设在山上,夜晚寒气重,随行人员多有抱怨,杨金发也常常在凌晨被冷醒,他却一声不吭,第二天仍旧“精神抖擞”,不停地鼓励大家。“创业就像在山地里开车,既要敢于吃苦,更要摆正方向。”
接手“烂摊子”,杨金发并不是毫无准备。“年轻人有创业的雄心,但是对困难如果估计不足,很容易心理受挫。”对于儿子失败的原因,他仔细做了分析和总结。“我们生产的是高端产品,如果销售市场打不开,我一定会‘重蹈覆辙’”。知道了问题所在,杨金发有的放矢,确定了主攻方向。
只有“固本开源”,才能赢得市场。一方面,杨金发力图通过高质量的蜂蜜产品抓住“回头客”,另一方面他积极探索打开新的销售渠道。出路在哪里?发展电子商务。“我们的销售需要两条路来支持,一是公路,二是信息高速公路。”在杨金发看来,互联网像一把打开销售之门的钥匙。通过与网络技术人才合作,杨金发开展了网络营销。“不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就可能被大潮吞没。”
因地制宜找到出路
“宾馆,也许是销售的新路。”善于观察市场的杨金发敏锐地意识到,当前宾馆大多只供应茶和咖啡,如果能让蜂蜜也进入这一领域,对蜂蜜的销售大有裨益。
2013年,儿子杨华创业时养蜂1500箱,年生产天然蜂蜜、鲜王浆、蜂花粉、蜂胶四大系列产品5000斤;而杨金发的目标是在2016年,养殖蜜蜂2万箱,蜂蜜产品达3万公斤,增加就业上百人。“他是在开玩笑吧?”面对他人的质疑,杨金发不动声色。
在观察了家乡的养蜂现状后,杨金发做出了自己的分析:目前资溪有上百家养蜂农户,绝大部分是家庭作坊模式,产品竞争力弱。但是,他们大都有良好的养蜂环境,缺的是资金、技术和销售。“唯有抱团发展才能扬长避短。”杨金发创办了江西健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全国首家养蜂协会,把自己的蜂产品打造成了县域龙头产品。就这样,“二次创业”的杨金发终于把“烂摊子”盘活了。
2016年3月,在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杨金发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江西省总工会经济技术部部长任春山说:“近年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就业空间大,创业条件好,又在家门口,像杨金发这样的农民工‘创客’越来越多。江西工会组织将会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为返乡‘创客’提供更好的保障。”(中工网记者 卢翔 中工网通讯员 聂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