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煤集团多渠道安置分流职工,截至8月底,已经分流安置的1167人演绎了他们的再就业创业人生故事——
聚焦去产能职工利益维护:别离与重生
永久离开自己工作了多年的岗位,甚至离开从小就已熟悉的生活环境,其中的痛苦,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体会。山西焦煤集团职工中的12351位同事,将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痛苦,他们是山西焦煤在去产能矿井关闭过程中,需要安置分流的全部职工。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西焦煤)是国内最大的炼焦煤生产企业和炼焦煤市场主供应商,是煤炭产量过亿吨的特大型能源集团,位列2015世界企业500强第264位、中国企业500强第48位、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第2位。资产总额2557亿元,职工总数23万人。
山西焦煤组建于2001年10月,属山西省国有独资企业,总部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市,下有22个子分公司和3个A股上市公司。
面对煤炭价格持续走低且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去产能关闭部分矿井成了这个集团不得不硬着头皮迈出的关键一步。根据规划,山西焦煤将于2019年底前关闭17座煤矿,退出年产能1365万吨,安置分流职工12351人,其中今年底以前需要关闭矿井8座,退出年产能535万吨,需要安置分流职工5366人,截至8月底,已经分流安置1167人。
这些职工,从别离的痛苦中,展开了自己人生的重生故事。
有序的“别离”
“不能让一名职工丢掉饭碗。”负责职工安置工作的山西焦煤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张志国这样强调。张志国告诉记者,山西焦煤确定了10条措施来确保职工的妥善安置。
一是对符合内部退养条件的人员办理内退手续。该集团政策规定,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再就业有困难的职工,在职工自愿选择、单位同意并签订书面协议后办理内部退养,内退人员达到退休年龄时,由单位为其办理退休手续。
二是存量矿井内部转岗安置。结合集团存量矿井年度自然减员,将去产能矿井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分流到存量矿井。
三是非煤产业安置。结合集团非煤产业人员需求,对去产能矿井地面生产服务人员进行转岗培训后,安置到非煤产业及其他多种经营项目。
四是承担关闭矿井“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暖及物业)人员分流到集团后勤系统。
五是开展创新创业。该集团出台了“双创”指导意见,各子分公司组建多种创新创业空间和基地,为职工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集团对入驻园区的创业职工出台优惠政策,如创业职工3年内与原单位保留劳动关系,与原单位职工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园区每安置一名创业职工可免除1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租和物业费等。
六是组件技术服务团队组织化创收。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煤矿管理技术优势和集团品牌优势,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对外承包托管煤矿。
七是开展劳务输出。集团及子分公司组建人力资源公司,积极与高校、医院、市政对接,输出劳务,承担物业、后勤服务。
八是带薪培训。对暂时无安置岗位的人员,结合集团未来产业需求,对40岁以下、大专以上的职工,进行为期1年至2年的培养,强化素质提升,培训合格后按职上岗。
九是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对就业困难人员,申请通过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
十是其他人员安置。如长病、长伤、停薪留职人员等由企业按有关规定统一管理。 创办人力资源公司,是山西焦煤在安置分流职工中审时度势作出的重要决策,张志国告诉记者,这个公司投入运营后,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将分流职工经过培训后输送到更加广阔的就业市场,其意义对山西焦煤来说是一次飞跃式的发展,也许山西焦煤在非煤领域的发展从此开始走上快车道,其前景相当乐观。
奋力的“重生”
张海根是马兰矿机电科的一名分流职工,面对重新就业的压力,这个汉子没有彷徨,利用一间闲置的车库搞起了洗车行,不仅自己得到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还把妻子和4名同样面临分流的同事吸引到了这个“靠勤快就能养家”的小铺子里,日子过得有模有样。
还是在马兰矿,10名分流女职工利用招待所院内的空地办起了早餐夜宵店,因为长期大型企业的熏陶,她们的餐点干净实惠,还颇有家庭用餐的感觉,很快就在周边打出名声,不仅在市场上立稳了脚跟,还得到了集团公司工会10万元的创业补助资金。
官地矿生活公司地面食堂职工杨书奇,妻子没有工作,家里还有3个正在成长的孩子。面对分流,杨书奇在生活公司工会和食堂领导的鼓励下,承包了食堂并办起了养殖场,妻子也因此参与到了他的工作中,到目前已经养猪22头、鸡800只,除去成本,去年有了7万多元的纯收入。在他的影响下,官地矿工会开发了5400平方米的养殖基地,养猪52头、养羊60只、养鸡1380只、养兔200只,18名分流职工得到安置。此外,官地矿工会还开发了5000平方米的种植基地,种植蔬菜等作物供井口食堂使用,可创年收入万元以上,同时,这个矿工会开办的“爱心超市”“爱心理发室”也安置了5名女工。
今年48岁的郝志伟,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山西焦煤工作,他所带领的团队运用市场化机制在竞争中获得了发展,与中国电信联手创立了云计算中心,用“互联网+”的模式服务企业。山西焦煤双创基地设立后,郝志伟被任命为基地负责人,集团公司的意图就是想通过他的带领培养出一批适应市场竞争、生命力旺盛的创客来。目前,这个基地已经投入运营,20多家中小型潜力企业已经入驻。
没有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应对。在山西焦煤集团,无论是公司管理层还是基层职工,在转岗分流这样的“别离”中处处流露出了重新奋起拼搏的态势。该集团公司工会主席邓保平告诉记者,在制定政策时,集团公司坚持了以职工为本的出发点,在决策过程中,工会带领职工坚持认真遵从职工意见、职代会表决审议的程序,在具体实施中,公司各级管理层特别是各级工会紧扣职工需求、服务职工需求、一切围绕职工利益诉求办事,得到了职工认可。(中工网记者 刘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