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 十四 期
作者:区总工会办公室
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06/10

第 十四 期
(总第 348 期)
巴中市巴州区总工会            2011年6月10日


  编者按:近日,四川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同志撰写的《主动参与  积极作为  务求实效──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思考》,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同志的充分肯定:“李登菊同志关于《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思考》一文写得很好,论述得全面、深刻,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参与途径以及机制的建设都讲得很详细,很有参考意义”,且该文先后被《工人日报》、《工运研究》、《四川日报》、人民网、网易、中国改革论坛网等20多家媒体(网站)刊载。现全文转载,以供参阅。

主动参与 积极作为 务求实效
──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思考
四川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  李登菊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引导社会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协同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工会应结合实际,深入思考,理清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思路,不断探索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深刻认识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一场深刻变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也是工会切实履行职责的根本要求。
  (一)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是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客观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迫切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妥善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应对各种社会风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工会是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管理,是形势所需、发展所急、群众所盼,也是时代赋予工会的社会责任。
  (二)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社会利益的协调、社会矛盾的化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具有组织体系健全、联系群众广泛、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意愿等特点。通过协调以劳动关系为核心的利益矛盾,进一步做好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帮助职工群众缓解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有利于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实现。同时,通过引导广大职工正确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三)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是构建科学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构架中,党的领导是关键,政府负责是保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是基本条件。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协助党政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要求工会必须加大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力度,在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中,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的重要协同作用。
  (四)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
  中国工会十五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要求各级工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新时期。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十二五”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是履行维权基本职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根本途径;是服务职工,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重要举措;是增强组织覆盖面和凝聚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根本任务相一致。在社会管理与创新中更好地发挥工会作用,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题中应有之义。
  二、充分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与创新中的协同作用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各级工会以维护职工权益、促进职工队伍稳定为切入点,努力把协调劳动关系和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相结合,服务职工和服务社会相结合,组织动员和思想引导相结合,广泛参与、履职尽责,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职工队伍的新变化、新特点以及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
  (一)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与创新中的协调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调处社会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劳动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工资报酬是劳动关系中最核心的要素。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与创新中的作用,必须着力协调利益关系,从收入分配这一最基本的利益关系入手,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一是积极参与社会政策法规制定。主动参与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社会政策研究拟定,准确表达职工意愿,代表职工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主张,从源头上影响相关社会政策的制定。2010年,四川工会积极参与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平均达37.6%。二是建立健全劳动关系调处机制。以协调劳动关系为重点,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积极融入社会“大调解”格局,建立健全劳动争议预防、预警和调处机制,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协助政府妥善解决和处理企业劳动关系矛盾。2010年四川省总工会针对劳动关系矛盾多发的实际,迅速组成6个工作组深入企业检查调研,主动介入和处理了王成章欲“开胸验肺”等多起因劳动关系矛盾引起的不稳定苗头或事件,得到了职工群众和社会的普遍认可。三是推进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开展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要约行动”,帮助、指导企业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大力推动建立完善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促进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与职工利益共享、和谐发展。四川攀枝花、眉山等地工会探索建立了工会主席约谈企业负责人制度,强力推动企业依法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保证了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的同步增长。仅2010年四川省签订工资集体合同4.1万多份,覆盖企业9.2万家,覆盖职工511万余人,有效地促进全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与创新中的服务作用
  搞好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服务职工群众,最大限度地让职工共享改革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成果,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工会在社会管理与创新中发挥作用、扩大影响的重要途径。一是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加强对困难职工、受灾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的帮扶服务,深入推进职工互助医疗、“女职工关爱”、“劳模关爱”等活动,做到应助尽助、全面覆盖,切实推动“送温暖”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二是着力搭建惠民帮扶平台。按照省委、省政府“党政主导、群团主抓、部门参与、社会支持、项目运作”的要求,完善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核心的各级惠民中心建设,并逐步向乡镇(街道)、社区、企业延伸,使之成为党委了解民意、政府改善民生、工会深化帮扶的重要阵地和窗口。三是不断提高帮扶实效。围绕党委、政府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有效承接政府赋予的资源手段和社会管理职能,以就业、就医、就学等帮扶服务工作为重点,不断增强帮扶能力、扩大帮扶影响,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全面、有效、快捷的服务。长期以来,四川工会坚持开展以“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四季送”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并在全省21个市(州)、153个县(区)、823个乡镇(街道)、1186个社区(村)建立了惠民帮扶体系,仅2010年各级惠民帮扶中心接待群众322万人(次),为118万困难群众提供了各类帮扶,救助金额近4亿元,有力地推动改善民生政策的落实。
  (三)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与创新中的引导作用
  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社会秩序只有成为全体社会成员高度认同、自觉遵守、共同维护的价值规范,才能真正牢固稳定。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和社会管理的主体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激发职工群众的主体意识,引导职工群众与其他社会群体一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一是着力培育职工正确的价值观。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劳模精神和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扎实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职工牢固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意识。二是切实做好职工的思想引导。认真研究网络时代、“虚拟社会”条件下引导职工思想的新途径,创新职工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困难职工、低收入职工等重点职工群体奋发向上、积极工作、健康生活。三是大力提升职工的技能素质。积极发挥工会作为劳动群众学习管理社会事务、促进自我发展的“大学校”作用,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活动,培养一大批“首席技师”、“金牌工人”,进一步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四川工会应对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挑战,在全省职工中先后开展了“灾后重建作贡献,同舟共济保增长”劳动竞赛等主题活动,连续选树和表彰了一大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战胜危机、重建家园的信心,为推进四川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和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与创新中的监督作用
  人民国家人民管理并接受人民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的本质特征。工会作为社会管理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和组织职工对政策法律的贯彻执行实施监督,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一是深化基层民主管理。以贯彻实施《四川省职代会条例》为契机,提高企事业单位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建制率,拓宽职工参与基层事务管理的渠道,保障职工群众在企事业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是监督相关政策法律实施。充分发挥各级人大职工代表和政协工会界别委员的作用,多渠道反映职工诉求,表达工会主张。近年来,四川工会加强与地方人大、政府和政协的协同配合,积极参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四川省集体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和视察活动,促进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政策法律的落实。三是引导职工群众加强监督。通过建立热线电话、互联网投诉等群众监督渠道,引导职工积极、广泛地参与社会政策执行的监督,使社会管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四川工会在全国率先开设“职工微博”,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诉求和建议,发挥了网上监督的作用。在全省聘任专兼职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员1.2万名,推动了职工群众对企业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监督,有效地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
  三、努力探索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实现途径
  工会参与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既是对原有社会管理体制的完善,更需要工会自身在创新观念、优化环境、夯实基础和完善制度等方面进行大胆实践。
  (一)强化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理念
  认识深化是工作创新的先导。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进一步强化职工为本、维权为重、服务为先的理念:一是要树立以职工为本的理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其核心要体现以人为本。只有把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为职工群众谋利益,不断改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手段,提升工作的人性化水平,才能真正得到职工群众和社会的认可。二是要树立维权为重的理念。加强党政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当务之急。必须把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作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以工会维权机制建设为核心,健全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积极协调企业与职工、职工群体与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与创新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要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参与社会服务、做好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既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工会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只有把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实现职工群众的社会权利、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进一步落实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真心、真情服务职工,才能满足职工群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
  (二)优化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环境
  随着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加强和拓展,职工群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与工会自身资源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必须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环境条件。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工会独特的政治优势。工会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把对党负责和对职工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在社会管理中的贯彻落实。二要扩大资源手段。主动争取党政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为工会在社会管理中拓宽领域、提升质量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要整合自身资源,吸纳社会力量,逐步实现工会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融合,增强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实力。三要健全法律保障。推动完善工会参与社会建设与创新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工会在社会管理中的法律地位、主要任务和政策激励等内容,使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有法可依。
  (三)夯实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
  基层工会组织处于协调劳动关系、服务职工群众的第一线,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截止2010年9月底,四川基层工会组织数已突破10万个,工会会员达1437.2万人。但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工会,一些职工还没有加入工会,有的基层工会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必须进一步打牢工会组织基础。一是加大建会工作力度。推动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实现基层建会的动态全覆盖。二是增强基层工会活力。以企业工会建设为重点,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为目标,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深入开展“职工之家”建设,不断推进基层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工作活力。三是完善工会参与网络。立足基层,创新工会组织方式,探索乡镇、街道、社区工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政府城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建设相衔接,充分发挥工会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直接做职工群众工作的作用,使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各项工作更贴近基层、贴近职工。
  (四)完善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
  建立和完善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机制,是工会组织深入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基础和保证。一是完善工会参与机制。进一步明确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责职能,搭建工会有效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平台,探索建立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健全协同协作机制。加强与人大、政协的沟通联系,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同协作,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相互配合,形成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整体合力。三是创新队伍建设机制。加强工会干部社会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会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吸引更多的社会工作人才成为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服务社会的工会志愿者,进一步提升工会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抄送:朱冬常委、韩鸣主席,市总工会;
伦志书记、平阳区长、青宁主任、祝毅主席、德成副主席、区委常委,区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存档。


巴中市巴州区总工会办公室           2011年6月10日印
(共印40份)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