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创新
作者:余新颜
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06/30

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创新

巴中市巴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总工会主席  余新颜

    参与社会治理是新形势下党赋予群团组织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当前,巴州区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各种矛盾凸显,如何维护好、实现好职工群众的利益显得迫切重要。为此,巴州区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群团组织社区服务站的思路,对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
    主要做法
    自去年4月以来,我区将群团部门服务项目整合,创新项目载体建设,在全区试点建成白马井、回风、白云台、佛阳、南龛、红岩6个“群团组织社区服务站”,在社区设立“群团服务窗口”,快捷、便民、贴近群众的服务方式深受群众喜欢。
    把准方向,科学界定职责。服务站以“知民情、解民忧、助民富”为服务宗旨,以“传递温暖、汇集民意、扶贫济困、共享和谐”为目的,设立惠民帮扶、创业贷款、志愿服务、就业服务、权益维护、医疗保险、新市民培训、互助保险等7个大项、18个小项的事务受理和服务项目。
    突出便民,规范标准建设。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设立“群团服务”窗口,开通便民服务热线,按照“五个一”标准和“六有”要求进行规范化建设,并将工作制度、服务流程、服务电话等公示上墙。
    健全制度,确保长效运行。一是建立了群团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运行分析研究机制,完善了系列工作制度及服务流程。二是服务站站长由社区支部书记兼任,副站长由社区主任或工会主席兼任,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4名;建立了培训机制,不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三是积极争取资金,区委每年拨付专项经费80万元,群团各部门落实了专项经费,街道社区在经费安排上对服务站做出了相应倾斜。四是建立目标考核、内部监督和外部评议等制度,成立了工作督查组,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提请领导小组研究解决,由服务对象进行工作评议,将服务站建设工作纳入区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
    初步成效
    群团组织社区服务站在运行的过程中,广大群团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宣传组织、引导服务作用,初步建立起以党政为主体、群团组织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
    赢得党政高度重视。服务站通过开展系列惠民利民活动,让社区居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引起了区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我区财力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仍建立了群团工作经费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将群团业务经费和重大活动经费列入了同级财政预算,并予以优先保障。
    拓展惠民服务载体。坚持发挥群团特色和协调互补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新市民培训、法律维权、创业就业、惠民帮扶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群团组织主动、社会联动、群众互动的工作机制。今年初,群团组织为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在社区建立了“舞动回风”、“群乐超市”、“阳光驿站”、“十分家政”等服务新载体。截止目前,共有腰鼓、太极等6支队伍加入“舞动回风”,21名志愿者参与为残障居民生活物资免费配送上门服务,6名退休干部、教师和志愿者加入“阳光驿站”,18家家政服务商家参与“十分家政”服务。四川卫视对南龛社区“阳光驿站”进行了宣传报道。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站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工作举措,形成了共同建设“美好巴中”的强大合力。一是围绕文明城市创建、留守儿童关爱、残疾人生活帮助等开展志愿服务,并建立志愿服务注册、工作时间、服务项目、奖励评比等制度;现已成立5支180多人的群团服务志愿队伍,开展志愿服务170余场次。二是开展新市民培训,快板宣传“中国梦”、劳模事迹报告会、“企业职工讲堂”、“双学双比”、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宣传引导凝聚民心。三是将妇女创业、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残疾人就业指导等业务延伸到社区,帮助符合条件的居民实现创业就业;开展家政、科普类培训28场(次)651人次,为79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为12名居民获得了小额贷款。四是通过建立“维权服务岗”“女子法律援助志愿团”、开展维权知识讲座、现场调解说法等形式,对企业管理层和职工分别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切实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开展法律知识培训22场次5400余人,提供法律咨询1535人次,代写法律文书63人次。五是采取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对特困群众进行帮扶,通过资金、项目、技术、就业创业等帮扶措施,帮助22名特困群众脱贫致富;成立了“惠民帮扶点”免费提供生活必需品,建立了“惠民超市”为困难居民发放“惠民爱心卡”,持卡群众享受优惠折扣金额达15万余元。
    存在不足
    群团组织社区服务站自运行以来,对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促进民生改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资源整合不够充分。群团组织工作性质、内容相近,致使工作对象、资源交叉重叠,加之各自为战、重复劳动,致使群团工作势单力薄、效果较差,单从服务站建设来看,群团组织资源与手段整合还不充分,社会组织参与面很小,方式还不够成熟,进而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合力难以形成。
    群团自身能力不足。群团组织人力、财力薄弱,自身没有行政权力,限制了工作开展。群团干部还没有形成“跳出群团干群团”的思维,未很好的将群团工作融入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离形成 “大群团”工作格局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工作机制不够完善。群团组织联席会议、监督考核等机制还不健全,还未真正建立一套社会组织参与、管理、培育和激励机制。群团组织源头参与、争取党政重视手段有限,致使群团参与社会治理基础保障薄弱。
    几点思考
    建立群团组织社区服务站是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尝试生动实践,它对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一步,我们将充分运用好群团组织社区服务站这个载体,着力“五个创新”,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创新思维。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创新思维,求变图存,群团干部要加强学习充电、深入调研、深度思考,学习外地先进理念和做法,拓展群团组织社区服务站工作领域,下沉服务职能;群团组织只有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把服务发展大局作为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出发点,才能科学决策,把握方向,准确定位。 

    创新模式。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创新模式,实现转型,注重管理机制从垂直管理向纵横联合转型,工作方法从大众化服务向专业化、项目化转型,服务对象从个体到整体转型,努力发展社会化、群众性、开放式的群团组织,稳步推进群团组织社区服务站扩面。

    创新手段。根据区域特征、群体特征,不同阶层差异特点,坚持项目化、品牌化、社会化运作,整合资源,把群团组织社区服务站建成群团组织的服务终端,融入社工元素,推动群团干部接地气,走联合化、集约化发展品牌项目之路;加强群团服务站规范化建设,优化配置资源,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群团服务窗口”,在企业建立维权帮扶站,努力形成“全面覆盖、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区域协作”的帮扶工作体系,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整合工会“三中心”、青少年活动阵地、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残疾人专项服务设施、科普基地等活动阵地,优化配置群团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培训资金,加强群团网络平台建设;整合群团志愿服务队伍,设立群团志愿服务岗,发放志愿服务联系卡,打造创业就业培训品牌,捆绑创业项目资金,提高使用效能。

    创新领域。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创新领域,扩大影响,按照省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培训要求,把群团部门、群团组织转变成组织枢纽、品牌枢纽、人才枢纽,针对需要构建平台,实现服务项目化,创新领域,整合资源,实现服务协同化、专业化。

    创新实践。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实践,探索“群团、社工、义工”联动模式,结合群团组织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要求,深入开展民情大调研,加强问题大排查,实现思想大解放、项目大推进、效能大提升,增强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协同实效。

 

 

 

触碰右侧展开